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下文学 www.bxwx520.net,最快更新运河岛最新章节!

/>
    何帆说:“读了这么多,你对现在永泰县还有什么了解?说来听听?”

    运河岛笑笑说:“那可就多了。

    不过先说清楚,我了解的只是1987年的永泰县,因为县志只是记载到那一年的十二月。

    毕竟读了这么多,收获还是有的,我新了解到了许多民祭和迷信的种类,有一些之前没听说过。

    我还在谚语的记录中发现了有趣的一条,‘三十年水流东,三十年水流西。’具体含义我并不清楚,没准和那句网文中的名言相似?有点意思的谚语还有很多,有不少看起来都有点意思不明。

    还有句谚语说,‘桃三李四橄揽七。’这里是中国原产的橄榄,不是地中海一带产的另一种橄榄。谚语中的橄榄原产于中国南方。所以说橄榄菜其实是纯正的中国食品。回想起来,橄榄菜挺好吃的,不过很久没吃了。

    说起蔬菜,我之前还有看过明代和清代的水稻和蔬菜的品种记录,比较让人费解的是,清代记载的品种数量比明代的少。

    在清乾隆版的县志记载中,有16个水稻品种,蔬菜有白菜、苋菜、芥蓝等17种。

    而另一条记载中说,明万历年间,本县蔬菜有31种。

    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记录中的蔬菜品种减少,从我的角度看是个谜。这蔬菜品种的减少光想着就让人难过,明朝有那么14种美味的蔬菜,还有烹饪搭配之后的种种变化,有不小的可能在现代吃不到了…

    唉…

    只能寄希望于别的县,市,或者省还有那些菜。

    另外,水稻的品种真多啊,看来杂交水稻出现在中国是有基础的,如果没这样的基础,没准袁老当年可能就选了别的作物了吧?

    我之前还顺便把关于日常饮食,筵席,还有风味食品的记录细细读了一遍。

    日常饮食篇中说,民国以前,大部分地区以番薯米为主粮。

    从网上看,番薯米和米没关系,是番薯做的。百科并没有明说番薯到底是那种薯,叫它地瓜好了。做法大概就是吧地瓜刨成丝,之后在水中浸泡,之后再捞出晒干。

    这样做出来,口味应该和地瓜干比不了,因为许多糖分和淀粉都留在水里了,所以估计主要就是地瓜的粗糙感吧?有一篇文章对于把地瓜做成番薯米的原因有个猜测:为了能作为存粮,不至于霉变腐坏。也许吧?感觉地瓜确实很容易发芽的样子,虽然说芽也能吃,但作为主粮不太合适。

    还提到了鱼魺和蟛蜞酱。我查了半天没太确定鱼魺究竟是什么。魺的意思是指河豚,不过这么一种有很高中毒风险的食物应该不是常吃的才对。至于蟛蜞酱,是由一种类似于小螃蟹,产于江河之中的名叫蟛蜞的水产做的酱。

    都没吃过,很想尝尝。

    筵席篇主要讲的是筵席的规格和习俗。

    要说最有趣的,应该是风味食品篇。”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