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长安城,没有什么隐秘之事。
    尤其是诗词歌赋,一旦有上佳之作诞生,立刻就会传遍坊间。
    赵洵的这首《秋词》也不例外。
    尤其是长安城的娱乐CBD平康坊,坊中小哥哥小姐姐们对这首诗无上追捧。
    大到平康坊的花魁,小到初出茅庐的清倌儿,都开始尝试把这首诗改成曲子来唱。
    只是诗并不像曲牌那样有固定的韵脚,唱起来并不那么容易。
    饶是如此,也无法消退平康里从业人员的热情。
    “你们听说了吗,成国公世子赵洵赵小郎君在曲江游湖的时候作了一首秋词,甚得永和县主的赏识。”
    “那能没听说吗,这首诗如今可是红的发紫啊。”
    “那个在醉潇湘和魏王殿下大打出手坠楼的赵洵?”
    “不是他还能是谁。”
    “可他不是摔死了吗?”
    “嘘,这话可不敢乱说。
    你看见了?没看见传什么瞎话。
    这可是连陛下都下旨褒奖的当红小郎君,怎么可能死了,再说那醉潇湘也就是二层高,即便摔下来最多也就是摔伤了。
    将养个几日也就好了。”
    “对啊,对啊,我们别聊这个了。
    还是聊诗吧,姐妹们我们试试把它唱出来,如何?”
    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。
    晴空一鹤排云上,便引诗情到碧霄。”
    “你为何要用中古音来唱,我倒是觉得用长安官话来唱更加有韵味一些。”
    “洛阳口音明显更好啊,我来唱一遍你们听听…”
    “各有各的好,若是奴家来说,这又不是曲牌,怎么唱都是极好的。”
    “理都让你说尽了。”
    “哎,只不过如今这平康里都在唱这首诗,咱们很难唱出彩了。
    若是能够独得赵公子一首诗作抢先谱曲唱出来,那我们就能一炮而红了。”
    “赵公子如何看得上我们这些庸脂俗粉,哎罢了,罢了。”
    …
    …
    不良人衙门。
    赵洵照例早起洗漱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