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茵心里有那么一点点过意不去,就说:“回头我沤好肥,你来挑点回去。”
    “不用不用,我家自己有。”
    陈雷放下粪桶就跑。
    徐茵:“……”
    不要就算了,姐还舍不得呢!
    这新式农家肥的沤肥法,还是花了500能量点跟系统兑的。
    沤好肥匆匆跑回家。
    果然,俩口子已经收工了,累得瘫在床上,看到她,有气无力地哼唧:
    “茵啊,咋还没做饭啊?我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。”
    “闺女,中午吃啥?不会直接煮俩红薯吧?那下午可没力气拔草了。”
    徐茵差点被门槛绊倒:“……”
    这俩口子真的是不给点甜头就不愿意干活。
    住在上河头的徐家二老,这两天听说了不少有关老三家的事。
    “老头子,你说大家伙说的是不是真的?老三俩口子真的不偷懒、天天上工去了?茵丫头也下地干活了?听满仓说,她力气比壮年汉子还大,今儿早上还跟前进家的小儿子比赛,说是茵丫头一刻钟不到把半垄地翻好了,赢过了一帮小后生呢!”
    徐老头抽了口旱烟,起身道:“我去老三家看看。”
    “还是我去吧,你累一上午了。
    我跑一趟,顺便给老三拿点米去。
    没准是揭不开锅了才想着下地挣工分的……”
    徐老太还是很了解自个儿子的,迈着小脚到里屋,拿了个小米袋,往里舀了几碗米。
    想想又从豆袋里舀了几勺黄豆,随后系紧袋口,揣到自己衣襟里头,悄摸摸地打开后门,绕了点远路朝下河头的小儿子家走去。
    倒不是防着村里人,而是担心住他们隔壁的老二媳妇看到,又该阴阳怪气骂他们老俩口偏心、偏疼小儿子什么的。
    烦心。
    老徐家和小儿子家隔着一条南北向的小河,中间要跨过一座石拱桥。
    桥东头地势偏高,所以叫上河头;桥西头地势略低,于是叫下河头。
    三个儿子刚结婚时,都是住老屋的。
    后来孙辈接二连三出生,老屋房间不够住了。
    徐老头就跟他们兄弟仨商量:老二、老三到外头寻摸宅基地盖屋子搬出去住。
    大房留下,毕竟他们以后肯定是跟着大房一起过的。
    只是批宅基地、盖房子,开销可不少,二老没那么多钱给两个儿子盖房,只能说是在能力范围内贴补兄弟俩一些,多的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。
    这么一来,老二媳妇不乐意了:“凭啥要我们搬出去?不能是大房搬出去吗?老头子每个月有工资,老太婆这个年纪也能干不少活,大房是既占屋子便宜又占劳力便宜,哪有那么好的事!”
    二房死活不肯搬,后来老大媳妇就说:“你们不搬,那就我们搬吧!
    搬我娘家那片去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