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土质好的话,还会成荒地吗?
    嘴上都说这里的地开荒出来也是劣等地,还偏要种适合水田的水稻。
    她能怎么办?她又不是神仙,挥挥手就能让亩产提高。
    “就当买了个经验教训,不同的地,有各自适合种的作物。
    不是说良田就一定能种出高产,劣地就一定种不活庄稼……好在没多久就过年了,挨过冬,明年开春我借你们粮种,一起种红薯、土豆吧!”
    她已经教不少村民用红薯、土豆磨粉做红薯粉、土豆粉了。
    吃法花样多,到时候再拉些去集市卖,卖了换米面,餐桌不一样丰富多彩?
    村民听她这么说,抹抹眼泪,只好如此了。
    从这件事上,他们得出一个结论:凡是听村长的准没错!
    得知家里近段时间要收粮,二郎跟夫子告了个假,搭老伯的马车回来了。
    老车夫自从替徐茵拉了几次茶树苗,又帮她给二郎捎了几次东西,已然成了希望村的常客。
    时不时拉一趟货来这儿卖,能赚不少钱。
    村里人也都欢迎他,不必再起大早走半天去隔壁镇赶集了。
    而且老车夫时而跑县城,拉来的杂货比镇上丰富得多。
    徐茵喜闻乐见这个双赢的局面。
    她甚至思忖,等需求再大一些,就在山脚盖间小瓦房,开个杂货店。
    问车夫进货,摆在店里卖。
    这么一来,村里人缺点什么,不必眼巴巴地等车夫拉货来了。
    不过这个不着急,目前先解决温饱问题。
    二郎回来秋收,徐茵见他清瘦了不少,固然有抽条的原因,但读书也是真辛苦,听他说每天至少学习六个时辰。
    徐茵听了不禁心疼,才七岁就得这么学呀?那往后岂不是更苦?
    难怪有科考考到一半累晕病倒了被抬出来的传闻。
    “二郎,读书固然要紧,但身体也要经常锻炼。”
    徐茵给他煲了个药膳调理身体,还教他做后世的广播体操。
    “大嫂,这是什么武术?好奇怪啊!
    哈哈哈哈!”
    徐茵幽幽睇了他一眼:“你还想不想有健康的身体了?”
    “想想想!”
    “那就好好学!
    三妹也来,跟着你哥一块儿学!
    还有你们这些小家伙,愿意的一起来,对身体有好处哦!
    学了不吃亏!
    学了不上当!”
    就这样,徐茵每天早上带着村里这帮萝卜头做起了广播体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.
~_~~_~ ~